xgkb 发表于 2020-6-4 21:49:07

能从十几年的蜗居状态中解脱出来吗?

某位青年,自从中学时期变得拒绝去上学以来,整个人就完全失 去了自信。虽然他的家人并没有恶意,但是因为缺少理解他的能力, 所以总是会不经意地对他进行过度的干涉。事态就这样一直恶化。后来, 青年报名了函授学校,好不容易恢复了正常状态,但是父母亲又开始 插手干预他的生活。本来很想上的专业学校,也因为父母亲的考虑而 被迫更改志愿。最后,去念了一个自己完全没兴趣的专业,又中途退 学了。因为受到这种挫折感的影响,在那之后十多年里他都未曾出门 找工作,一直是半蜗居的状态。
来找我咨询时,他已经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了。为了不打乱他的生 活节奏,首先还是应该确保其内心获得安心感。而威胁到其本人安心 感的最大因素,就是来自他父母亲的压力。不管是嘴上说出来的,还 是没有说出来的,父母亲这种想让他早点走上社会去工作的想法,对 他来说就是一种持续的压力。
实际见面以后发现,他的父母亲都是非常认真刻板的人,总是滔 滔不绝地说着自己认为正确的理论。而且,在内心里面也认为“说正 确的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自己的行为 竟然会对儿子产生负面的效果。可想而知,要让他们站在儿子的角度

去思考问题,将会是何等困难的一件事。
-所以,比起当事者来,对其父母亲的辅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我 会特别叮嘱他们今后不要再对儿子进行说教或是下命令,更不能有嘲 讽或不满。此外,还有像拿亲戚家的孩子说事、以“插手、建议”等 形式干预儿子生活等,这样的事情最好都不要做。而且,要学会尊重 儿子的生活节奏与生活方式,接受他的现状,这样反而才是让他恢复 正常状态的捷径。
但是,常年养成的习惯,使得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不会 那么轻易地被改变。刚开始的两三天还会有所注意,但是没多久又回 到原来的样子了。最终,在这方面不得不投入很长的时间进行辅导, 在这个案例中,父母亲才是最难对付的,为了改变他们很费时间。虽 然整个过程很麻烦,但是随着父母亲对儿子的态度一点点地发生改变, 当事者也开始逐渐恢复正常,亲自做事情的时候也越来越多了。
为了让他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是进行一次短途旅行,我 们建议父母亲让他去照顾乡下的袓母,从而逐渐开拓他的活动范围。 通过这件事,让他们感受到了孩子身上的变化,终于表示“这是有用的”。 而父母亲对孩子施加的压力,也比以前小了很多。
后来,袓母住进了养老院,所以他也不用再去照顾了。这让他也 开始思考今后要做些什么,但是作为父母亲,此时完全不应再提工作 的事情,只有等当事者自己主动提及时,再去给予关心。后来有一天, 当事者自己提出来想去扣(面向年轻人的职业介绍所)看看。

而此时他已经快三十五岁了。
我故意没有对此表现出过度的反应,只是用很平常的口吻说道“要 是能找到一份工作也不错啊”。后来,他去了几次职业介绍所,还接受了 那里举办的职业培训。虽然有面向各种职业的培训课程,但是,因为他原 本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所以就选择了旅游业务管理岗位相关的辅导课。
其实以他的性格特点来说,是不适合去做这种需要接待客户,并 且对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求很高、常常要担负责任的旅游业务管理工作 的。而实际去应聘的话,被录用的概率也肯定很渺茫。按一般人的常识, 肯定会建议他还是放弃这个想法,去听那些更适合自己的就业课程吧。
但是,那不正是此前父母亲对他所做的事情吗?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这样的做法白白浪费了十几年的时间。父母亲总是对他指手画脚,说这 样才好、那样才好,告诉他什么才是“正确的”,而他就因为一直被迫 做出这些“正确”的选择,而忘了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才陷入如今的状态。其实父母亲在面对孩子的想法时,不应该只考虑“这 是否正确”,而是要思考“目前对他来说什么才是必要的”这一点。
对于他的选择,我首先表示肯定:“听起来很有意思啊”,然后 告诉他“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做,不管最后成功还是放弃都没事的”, 这样的话既没有给他施加压力,同时也为其准备好了退路。临走时, 他说虽然不知道能否顺利,但是很想去尝试。他对于自己的选择肯定 还是有一丝不安的。另外,肯定也很担心我会不会否定他的选择,并 劝他去听其他的课程吧。但是,对于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情,他还是

会想要无忧无虑地去尝试。
他选的那门课,并不像“管理”或者“计算机”等很有人气的课程 那样火爆,报名的人也很少,所以上课的地点就比较偏。每次从家去教室, 路上都要花很长的时间,但是他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劲头,每天 早上很早就起床,从来不迟到。虽然最后还是没能获得这个职业的资格 证,但是他从不缺席的认真态度,给职业介绍所的工作人员留下了非常 好的印象,他们很热心地为其提供就业辅导。而且,他去面试的一家旅 行社,虽然最后没有录用他,但是也为他提供了从未想过的机会。
当时面试他的负责人,被他诚实的态度所打动,对他说:“虽然 我们没有录用你,但是我们合作的一家公司也正好在招聘,你愿意去 他那里试试吗?”那是一家从事通讯设备维护的公司,也许这位负责 人正是看中他身上很强的责任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所以才觉得 他很适合从事这份管理业务吧。于是他接受了这个建议,去那家公司 应聘,结果被录用,经过试用期以后也成功转为正式员工。这之后就 一直在那里上班了。
这位青年的情况,就是对失败的恐惧,以及总是拘泥于自己的理 想,让自己的世界变得很狭小,最终让自己陷入其中动弹不得。而这 个时候如果还是以“应该去……” “最好还是去……”这样的方式来 沟通的话,只能让他对自己更加自责,最终变得暮气沉沉。所以,首 先必须将其从过重的压力中解放出来,确保他有按自己的想法去行动

的自由。只有当他意识到自己是安全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被允许时, 他才能真正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去行动。
比起遥不可及的宏大目标来,首先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这样更容易让他们找回自信和活力。在这位青年的案例中,从很小的 事情以及外出活动开始,再到独自去照顾祖母等,让他逐渐找回了“自 己是有用的”的自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能从十几年的蜗居状态中解脱出来吗?